《原子習慣》讀後感

Alt Text
原子習慣(電子書)-詹姆斯 • 克利爾

Atomic Habits

作者有過非常特殊的經歷。

原本是棒球隊的他,在高二的最後一天,被棒球迎面擊中,失去意識。在病房中,他的左眼因為擤鼻子而使眼球掉出眼匡外。之後過了八個月,他終於能再度開車,但那時他只能做最基本的身體活動。

一年後,他重新踏上棒球場,之後靠著他的良好習慣,使得他從板凳中的板凳,到他在大四那年,入選 ESPN 的全美明星陣容。畢業時,他獲得總統獎章,此獎章為丹尼森大學最高的學業獎項。

一個看似人生遭受嚴重毀滅的人,是如何使用最佳武器「習慣」,去讓他改變在他遭受過悲慘經歷後的人生,又如何讓他可以有如此大的進步呢?


心得

習慣的四階段模型

  • 提示
  • 渴望
  • 回應
  • 獎賞

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作者的這四階段跟另一本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提出的模型非常類似,因此這部分就不重述。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讀後感》

微小的習慣複利,可以造成驚人的改變。作者舉了英國自行車隊為例:布萊爾斯福德教練利用一些微小改變,例如:重新設計單車座墊、增加輪胎抓地力、要求選手穿電熱式緊身褲(讓肌肉維持理想溫度)等一些小小調整,讓他所帶領的國家隊在短短五年,2008 年的北京奧運稱霸公路賽與場地項目賽,拿下六成金牌。

在此之前,從 1908 年起,英國自行車選手僅在奧運會拿過一面金牌而已。

在這顯著的名次對比,背後的關鍵就是在布萊爾斯福德針對細節的要求,他認為每次只要進步一點點,即便只有 1%,但如果可以長期的進步下去,那效果會是非常驚人,也就是作者說的「習慣複利」。

社會改革家雅各 • 里斯說過一句話:「當一切努力看似無用,我會去看石匠敲打石頭。可能敲了一百下,石頭上連一條裂縫都沒有,但就在第一百零一下,石頭斷裂為兩半。然後我了解到,把石頭劈成兩半的不是最後那一下,而是先前的每一次敲擊。」

別管目標,專注於系統就好

如果我們想減肥,或是練出完美身材。我們一般可能設定一個我們心目中的目標體重,或放置一張有著完美身材的照片當成目標。然後我們會在熱血沸騰,最一開始的時候很努力,可是當我們練完以後,低頭看看那好幾層肥油的肚子,幾次之後,不知不覺就放棄了。

這時我們可以嘗試改成建立一個習慣,就是每天去健身房,不求多,一次五分鐘。

有些人會想說五分鐘有個屁用?

可是,常常我們都是心血來潮的那天健身的特別賣力,之後一下子就熱情消失,開始偷懶會其實再也沒那麼認真,但如果我們嘗試把去健身房變成一種習慣,即使一開始時間非常的短暫,長期下來,我們就會認為我們自己是在健身的人,也會開始想說既然都來了,不如就做一些運動吧!不知不覺,神奇的效果就出現了。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式,是改變身份認同

這點真的是本書精華,常常我們試著用一堆方法想要建立起好習慣,但我們往往忽略了更深層的自我認同。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假設有一個人試圖戒菸,另一個人問他要不要抽一口,這時可能聽到的回答會有:

  1. 好啊! 來一口 (這種人肯定很難戒煙成功)
  2. 不了! 我正在戒煙
  3. 不了! 我不抽煙

第三種的回覆就是一種身份認同(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不抽煙的人),當內心轉變身份認同時,那習慣就更容易養成了。

所以,我想成為怎樣的人?

如果我想要減肥,我就會把自己想像就是一個運動的人,而不是把目標放在參加一趟馬拉松

內在動機的最終形態,就是讓習慣成為身份認同的一部分

開始一個新習慣的最好方法

  • 具體化

    把我們要做的事情很明確地寫下來,甚至幾點幾分要做什麼,這就是具體化

  • 習慣堆疊

    把習慣一層一層的堆疊起來。譬如:「早上我會先吃早餐(現有習慣),然後我會執行去健身房運動十五分鐘。」

    在這裡,吃早餐其實就會變成提示,而去健身房運動就會變成我想要養成的習慣。所以養成好習慣的一個方法也是要讓提示變成顯而易見。

如何增強自制力

好,反過來說,今天我們如果想要抑制壞習慣,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讓這個壞習慣的提示隱藏起來,當提示越不顯而易見,我們就越有機會避免這個糟糕的習慣。


本書還有非常多細部的討論,但對於「身份認同」這個方法,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技巧,當我們內心認同我們就是這樣的人,做起來就會變得自然而然,也更輕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