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那些事

兩週前去了澎湖,來個潛水之旅,在離島的悠閒午餐期間,小吃部老闆娘跑來我們這桌討論股票(當時也只有我們這桌客人)。

以前,曾看過一些投資的書籍說到:「如果你發現身邊周遭,人人都在談論該如何如何投資,那市場可能已經過熱了。」(商業冒險)

十個人,有十一種投資方式也不意外。當越來越多人從股市賺錢,而開始到處分享自己投資之道的時候,我覺得可能有幾種情況:

  1. 這個人真的對投資有一套,而且是持續賺錢的
  2. 這個人對投資有一套,但可能是因爲剛好搭上這波順風車,在這波順風車上賺到錢
  3. 這個人投資不怎樣,但就是想要讓別人知道他是如何投資的

不知為什麼,如果平常你要一個人分享他的經驗、經歷、和他的成就,決大部分的人都不太願意隨便對陌生人或不熟的人分享;但如果講到股市投資,似乎許多人都迫不及待想分享他是如何賺錢,這真的是非常神奇!

就像一些名嘴,每次股市一跌,明明昨天還把這隻股票說的非常有成長動能、不買不行,今天就會改說是拉回整理。(不知道是不是在演「我的失憶女友」,每天都忘記前一天說過的話?)
或是把當天跌的股票都略過,找出那些當天還在漲的股票,開始講這些股票如何充滿成長動能。

常聽到的分析有好幾種

  1. 馬後砲型(事後才再說:你看吧!我當初就說 XX 怎樣怎樣。)
  2. 隨意解釋型(看到股價漲以後,就隨便說一個理由去解釋原因:去年運輸業跌,就說因為 COVID 19 沒人要出國;現在漲了,就說因為 COVID 19 人人在家沒事都在購物,所以需求很大。)
  3. 看後照鏡型(看著昨天的股價在推估未來股價走勢,預測哪時會跌、哪時會漲。如果認為該跌時沒跌,事後跌了常常會說,早該跌了;漲時亦然)
  4. 基本面型(看看公司財報、收集資訊等來分析)

等各種方式...

在這種股市瘋狂氛圍下,我覺得有一點特別需要注意。在這種彷彿人人賺大錢的環境下,很容易開始緊盯著自己沒賺到的部分,看到人家賺了,自己沒賺到,就會想趕快再找一個機會補賺回來。不知不覺中,原有的投資紀律就不知不覺受到影響,這種臨時改變投資紀律很容易造成虧損。

一輩子會錯過的投資機會,毫無疑問,肯定非常非常的多,但只要抓住少數幾次,肯定就會有很不錯的報酬

來分享一下最近市場到底多方瘋狂

最近搭捷運,位子一坐下,左看右看不是投資先生,就是正在用三竹看股票。

這陣子連吃個午餐,都會發現許多桌都在談論股市,甚至還有隔壁桌的在高談闊論如果他是大立光老闆,他就會怎樣怎樣去做之類的。這真的是很瘋狂,可能稍微從股票賺了點錢,不只投資、甚至連公司治理都開始懂起來了。難怪只能坐在這裡,跟我一樣吃著130塊的便當

我的投資看法

先來做兩個假設:

假設1:

有一百萬的投資閒錢,只拿了十萬出來投資股市。
以此類推,有一千萬的投資閒錢時,會拿一百萬出來投資股市。

也就是說,這個假設的投資模式是將閒錢的 10% 拿出來投資股市。

假設2:

假設投資其實是要花費一定的心力。畢竟對短線投資者而言:每日看盤、吸收最新的新聞資訊應該不可避免;對長期投資者而言:也須需要花時間去閱讀公司每季季報、年報。

今天,有人說他報酬率是 50% 或 100%,甚至更高,聽起來非常厲害,但我們要先去了解到他這個報酬率是什麼意思?

是指他最近有賺錢那隻股票的報酬率、還是有包含其他虧損的報酬率。再來就是他拿可投資閒錢的多少比例去投資。

如果說他只拿了 10%投資,那是為什麼呢?如果真的有辦法這麼好的報酬,怎麼不多丟一些?還是因為知道背後也有可能是 -50% 的報酬率,所以只投資十分之一進去。

所以,今天聽到這樣的報酬率,要先了解清楚。再來,這樣的報酬是否是可以持久,虧損的機率跟虧損幅度大致會是如何呢?

而且要注意「報喜不報憂」的情況,人家虧錢時可能沒說,賺錢時卻大聲宣揚自己賺多少。
為什麼呢?真的賺很多應該自己爽就來不及了,怎麼還有空到處說?

有可能是想利用那個精美的報酬去增加一些自己的影響力,有影響力可以做什麼?

可能可以開社團、當老師、出書等各式各樣的方式去增加他們自己的收入。

首先,這樣做的收入也許比他們那驚人的報酬率更穩、更持久,誰不知道要遇到一次賺 50%、100% 並不是不可能,但連續每年 50% 報酬率是幾乎不可能?所以各種奇招可能會出現,就像前面所說,只用一部分的錢去達成驚人的報酬,然後保握好一次或少數幾次這樣的戰功,接下來就是靠其他方式賺錢。

我個人反而比較喜歡另一種做法,我選擇較輕鬆的投資方式,透過投資大盤,讓我可以很輕鬆的不需要花費太多心思,但獲利也不會如此驚人,姑且當作是平均,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充實自己,透過本業專業能力的提升去提高自己的薪資。(畢竟就如同假設 2,如果很認真研究股市,其實也是要付出相當多的時間)

以去年到今年為例,大盤在去年跌到 8000 多點,到現在 17000 多點,其實也是很驚人的一倍。這段期間,不用平凡進出,也是是能夠賺到一個非常完整的幅度,特別是投資大盤,你可能是比較有勇氣提高整個投資金額的,整個總獲利看下來,未必不好,甚至可以說也挺好的。

如果你還年輕,也許可以想想一天花兩小時提升專業能力跟一天花兩小時研究股市,哪個長期下來比較有可能賺的更多?

當然,有的人選第一種,有的人選第二種

你可能會說,我增加投資能力,以後用錢去賺錢。

沒錯,但首先,你增加的投資能力,要先能年復一年的打敗大盤,不然你這些努力通通白費(因為我可以很輕鬆的就購買大盤達到大盤的績效,沒打敗大盤的意思就是連沒做努力的人都沒贏)。

再來就是如果你提升的投資能力,需要讓你時時盯著股市,那其實這樣跟上班有什麼兩樣?特別是年輕階段,累積的儲蓄少,即便投資報酬率很不錯,累積的速度也是不快的。如果在自己的專頁上加強,調薪幅度也許 5%、10%,這時就會有更多資金可以投資,反而是能夠提升整體資產的。

像我們這種正常家庭出生,一切要靠自己工作、生活、租房,有什麼比較好的投資方式嗎?

首先,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再來就是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我自己。畢竟每個人的收入、花費習慣、必要支出、可能的緊急支出,還有可承擔風險都不盡相同。

但我們應該都有一個共同點:「如果我們進入股市都會是奈米戶。」

最近,看了一本書

Alt Text
零股獲利術:用3萬元當700家股東,6年賺500% (電子書)

這本書有一些作者的投資方式,有些適合我,有些未必。但有一段我覺得非常有趣的部分,就是「股東會紀念品投資法」

作者分享一種利用購買零股的方式去購買好幾百間公司,每間公司只購買一股,所以總共也不過數萬元。但可以拿到這些公司發股東紀念品(裡面可能有超商禮券、日用品、食品、 3C 產品等)。雖然我也不知道作者是否有實際做這件事,畢竟零股的方式去領取股東紀念品是會耗費許多心力。

但如果有些公司,他們往年(有些可能不是年年發紀念品)給的紀念品是自己平常生活所需,挑個幾間公司來做這件事,似乎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做法。一來可以參與投資,二來用非常低的價錢拿到一些自己需要的紀念品好像也不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