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

Alt Text
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哈佛、康乃爾教授都在用的STORIES時間整理術,7個方法過更好的生活 (電子書)

-詹姆斯 • 沃曼

這是一個「機不可失」的世代。

我想大多人跟我一樣,如果一天沒手機,肯定恐慌症都要發作了。

我一直有個壞習慣,就是我會抓緊各種大大小小的時間滑手機,看看網路上那些大大小小與我幾乎無關的事。
一不小心,一個鐘頭、兩個鐘頭,甚至整個半天就不見了~

緊接而來的,就是巨大的內疚感,在這種情抗下,就想趁一天還未結束前做點什麼。

由於已經消耗許多注意力在滑手機上,導致接下來做的事情更沒效率,更容易不停中斷去上網,逛社群,直到最後一刻精疲力竭地睡著結束這一天。

這樣不斷的惡性循環始終一直帶給我困擾。


這本書,將會介紹 STORIES ,用七種方式來幫助我們脫離這種行屍走肉般的生活,幫助我們走出去,過著更有意義的生活,又或是說,七種幫助我們更快樂的方式。

心得

首先,也許很多人跟我一樣,覺得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

但作者很明確地告訴我們:「雖然你大概自認時間少到不行,其實卻是—多到不行。」

「平均來說,美國人一天有 5 小時又 14 分鐘的空閒時間;英國人有 5 小時又 49 分鐘。」

那到底是為什麼我們會一直覺得時間不夠呢?

作者列了七大理由:

  1. 我們賺更多錢,於是時間感覺更稀罕、昂貴
  2. 我們變得把忙碌當成地位的象徵
  3. 一天 24 小時都有郵件、訊息、動態、新聞和八卦即時傳訊過來
  4. 無論網路或真實世界,總有無止盡的花樣
  5. 我們工作時,設法一心多用,導致我們空閒時也一心多用。以為自己更有效率,其實是在「玷污時間」
  6. 使用手機等產品沈迷網路
  7. 資本主義讓我們在商言商,看重工作、效能與 GDP。結果我們都以為休閒並不重要,也不需要特別訓練

以上七點,大致說明了我們為何覺得時間不夠,而常覺得時間不夠的我們,很難過的快樂,總覺得有事情在心頭、總覺得事情做不完,那我們接下來就看看能我們可以怎麼更快樂的過好我們的每一天。

1. 故事 Story

我們都喜歡故事,一個好的故事可以讓我們感到快樂,特別是「洞中人」的故事情節。

所謂的「洞中人」故事,

就如同大多數的英雄電影一般,主角一開始可能往往是個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但在某天,主角平白無故的碰上了一些奇怪的事,導致他陷入了一般人絕對不會遇到的困境(就如同掉進洞中)。

緊接著冒險(試煉之路)就此展開,主角一步步披荊斬棘,最終打開試煉之門(然後就救出奇犽! XD~離題了)。

這樣的故事往往讓我們有種深入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覺,而這樣的模式正式作者說的「洞中人」故事,其實就英雄的故事。

即便我們自己沒有洞中人般的故事,我們也能從他人的體驗中,從他們口中說出故事使我們感到快樂。

通往快樂的步驟

「體驗」->「故事」->「鏡像神經元」->「感同身受」->「連結」->「關係」->「快樂」

做英雄的五個方法

  • 選擇你的幻想:全世界是舞台,而你是英雄
  • 更常說:「好」
  • 投入洞裡
  • 遇見良師,結交盟友
  • 訴說你的「洞中人」故事

這邊我覺得更常說「好」,算是一個對我比較簡單的方式。

更常說「好」意味著會參與到更多不同的機會,更容易踏上冒險(試煉之路?),用這種簡單的方式來付諸行動,絕對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快樂。

2. 蛻變 Transformation

你是否想變得更好,或是說是否有想做的事但遲遲沒有行動,一再再的延遲;或是說,你遲遲沒有激發你的潛能;又或者,你是否根本不想改變,想繼續走在渾渾噩噩的路上。

但蛻變與發揮潛能卻能使我們更快樂,換句話說,實現我們心中的夢想肯定能讓我們更快樂。

也許許多人都一樣,每天忙完工作之後,累得半死,最想做的就是耍廢放鬆,在這樣的或許快樂生活下,還有必要做些改變嗎?

在這裡,作者提到「三種程度的蛻變」

  • 「無所事事」就是完全不去把潛能發揮到極限
  • 「尋找發現」帶著探險家的帽子去旅行
  • 「搖身一變」如我們所想,是個人成長之旅

在蛻變的程度中,如果我們能結合這三種,

有時「無所事事」,徹底的放鬆;
有時「尋找發現」,去戶外走走,去探索一些新的地點;
或是偶爾「搖身一變」,去嘗試或學習一項以前曾未接觸過的事物。

快樂不一定會讓你蛻變,但蛻變能使你更快樂

3. 離線出門去 Outside & Offline

先來說個明顯事實,我們臥病在床時最不開心,遠比通勤或上班更不開心。人們天性就喜歡大自然。

一般來說,我們在室外比室內開心,但在「荒地」除外。根據作者提出的研究,我們在「海邊或海上」的快樂程度比在都市地區高六分。(怪不得我總希望有一天我有一間房子一打開窗簾,映入眼簾的是無敵海景)

在 1990 年,宮崎良文找了一群受試者到他實驗室,請對方在跑步機上走 40 分鐘,然後再走 40 分鐘—但這次是在居久島的原始森林。然後紀錄他們前後感覺,測量血壓,還靠唾液分析皮質醇濃度。

結果很明顯,在森林裡走路更能提升心情,減少壓力、憤怒或疲憊情緒

走出去,就能使我們更快樂

4. 人際關係 Relationships

「若說快樂是花時間跟你愛及愛你的人相處,不算言過其實。」 – 心理學家康奈曼

我們都是社會性動物,獨處並不是最適合我們的生活方式。

作者建議,下一次當我們搭火車、巴士或計程車,打開話夾子就對了。尋求連結而非獨處,替自己和對方帶來美好的一天。

TEDx 演講「七種與任何人交談的方法」(觀看次數超過 1100 萬次)的主講者瓦拉妲的第一個訣竅,就是簡單地說出第一個字。例如:嗨、嘿、哈囉。

讓結交更多好友吧

5. 強烈 Intensity

這部分的快樂,是屬於一種將身心逼到極限,主動努力去完成一件困難但值得的事情。

也許你跟我一樣很迷 NBA,也許也跟我一樣看過某些球員在一場比賽中拿下 50 分或甚至更高的分數,這些球員在賽後訪問時,可能會說自己進入一個 zone 的境界,或是一種心流的境界。

聽起來很玄,但這其實是一種「全部心神」以及「精神能力」的超高度集中,在經歷過這個被稱為「心流」的情況後,想必部分人可能曾經體驗過,是一種非常愉快且身心放鬆的狀態。

這種強烈的體驗,帶給我們的快樂也是強烈的

6. 超凡 Extraordinary

超凡體驗,帶給我們的快樂不言而喻。如果你從沒去過歐洲,這時來個歐洲之旅,看看影集中才會出現的美麗建築,看看當地古老的大教堂,走走沿路都是用石頭砌成的大道,這想必就是非常不凡的體驗。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你要忙著追逐無與倫比的超凡體驗,如果沒有平凡的經驗,超凡的體驗就無法發會出如此有效的效果。

不同年齡層對體驗的感受也不同。年輕人可能更喜歡源於超凡體驗的「刺激快樂」,例如跳傘;而年長者可能偏好平凡的快樂,跟老友吃頓飯這種平靜的快樂。

7. 地位與重要性 Status & Significance

最後,就是「身份地位」。

如書中提到,世衛組織曾說過,人類其實面臨「健康的社會斜度」。你的階級越低,越容易生病與早死;階級愈高,活得越久。如果覺得這還不公平,階級也對快樂大有影響。你的社會階級越高,也越快樂。

就是這麼簡單、直接、又現實。


我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段話,這句話是這樣說的:「誰的人生不是一邊在生活,一邊不想活。」

本書作者帶給我們這七種過好每一天的方式,就是希望在現今的社會與環境中,我們不該犧牲、妥協我們的快樂,更應該想辦法找回快樂每一天的方式。

既然如此,沒理由不開心過生活,就讓我們開心的過好今天,以及今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