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之狼從良記》讀後感

Alt Text
華爾街之狼從良記 — 蓋伊 • 斯皮爾

THE EDUCATION OF A VALUE INVESTOR

這本書的作者,蓋伊,是一位牛津畢業,之後到哈佛唸書,畢業後進入華爾街當分析師,最後成為一位價值投資者的一段旅程。

一般大家說到「價值投資」,大概就會想到巴菲特。而蓋伊在哈佛唸書時,就曾經參加過巴菲特的一場演講。

當時的他,剛從牛津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進入哈佛,覺得自已未來人生前途一片光明,自然對巴菲特不屑一顧。

而參加這演講的理由,只是因為他喜歡的女生參加了這場演講。

想當然爾,那場的演講,他是一個字也沒聽進去。

而這本書,卻是分享他如何轉變成價值投資者的歷程,一本關於他拋棄華爾街光鮮亮麗的工作,搬去蘇黎世遠離一切噪音,成為一位真正的價值投資者的心路歷程。

大學經歷

巴菲特:「等你們到了我這種年紀,你們衡量自己的人生成就時,會用有多少你希望愛你的人真的愛你,作為衡量標準。」

其實我一直以來都是巴菲特迷,雖然不是狂熱粉絲,但我一直覺得他很正直,也因此把他展現出來的人格特質當為榜樣。

在大四那年,我修了一門系上的課,叫做「金融數學」,這門課讓我第一次去嘗試了解巴菲特,而也正是這門課,讓我徹徹底底改變了我的思考模式。

依稀記得有次老師在課堂上,展示一份新聞,是關於巴菲特對當時的市場說的一句話,然後問班上同學巴菲特為什麼這樣說,有什麼理由嗎?

當時被點名的我,只記得我愣在當場,緊接著冒出:「因為他很有錢,他說的話可以影響市場,讓他更有錢。」

話一出口,我就知道我說錯話了。當時我的確對巴菲特一點也不了解,再加上對有錢人一向沒什麼好感,結果就胡亂回答一通。

一年之後,開始嘗試去了解為何巴菲特,把當時書店架上,有「巴菲特」這三個字的書買下來看過以後,我學到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就是在不了解前先別急著批評,了解之後再批評還不遲。(一次很好的教訓)

回歸正題

年輕的蓋伊當時極度瞧不起巴菲特,在哈佛畢業後,一種傲骨,覺得自己與眾不同的情況下,他並非選擇去一般眾所皆知的大公司:大摩小摩、高盛等,他選擇去一間小公司,希望在那邊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幾年後,公司因詐欺案倒閉,他的完美履歷瞬間蓋上一個抹滅不掉的污點。而名校畢業的新鮮人不斷的一波一波湧現在市場裡,他煩惱著有這樣的污點該何去何從呢?

他開始找不到工作,大量的空閑時間給了他反思的機會,回想著這幾年到底做了什麼。

他是分析師,但他發現,事實上他們這個行業其實是為了把手邊的東西賣掉,換言之,就是要用各種手段把手上的金融商品賣出來賺取高額的報酬。

所謂分析,其實是即使你分析出真相,但你也不能說,一但打破這個規則,接下來的合作機會很困難,也沒人會站在你這一邊。要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跟隨自己的心是非常困難的。

蓋伊覺得他內心一直有兩種力量在對抗。在某次因緣際會下,接觸到紅杉基金(巴菲特少數提過的基金之一,因為績效長期都非常驚人,且同一師承),裡面的人雖然沒有給他一份工作,但卻非常大方的介紹他們是如何運作,不吝於分享,這也使蓋伊第一次真正接觸價值投資。

他開始反思,這是否這才是他想要的?

之後,在他慢慢轉變成價值投資的路上,蓋伊認識了巴布來,一個影響蓋伊非常深的價值型投資者。

巴布來告訴蓋伊:「要如何成為你想成為的人?最快的方式就是去模仿那些人,跟他們在一起。」

巴布來是蓋伊非常重要的一位生涯導師,他們一起花了 $65.01 萬美元競標到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機會:「與巴菲特共進午餐。」

在這場慈善基金午餐時,發生一件有趣的事:

蓋伊在與巴菲特午餐進行時,承認自己努力學習和模仿巴菲特的程度,甚至還分享猶太法典《塔木德》中有關兩個學生的故事:

這兩個學生極為熱衷向猶太祭司學習,夜裡甚至鑽進祭司的床底下,好觀察祭司

而巴菲特聽完以後,開玩笑的說:「從今以後,他會檢查自己的床底,看看蓋伊是否躲在底下」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蓋伊對巴菲特的迷戀~

由於這本書是作者的心路歷程,是他的人生故事。但我們還是可以層中對作者的「投資程序」來一探究竟。


建立更好的投資程序

首先

  • 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資程序

  • 不再查看股價

    作者搬到蘇黎世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為了遠離市場雜音。在華爾街,時時刻刻盯著股價的做法不但太辛苦,也不一定有好的成效。既然選擇利用價值的方式去評估一支股票的買賣,那自然不時時刻刻查看股價是滿好幫助自己因股價的變動而影響理性的判斷。

    價值投資有句話:「你付出的是價格,你得到的是價值。」

  • 如果有人想把什麼東西賣給你,別買

    這句話非常直接了當,也很合理。作者就親身遇過非常厲害的執行長推銷自家股票,但他後來得出的教訓就是:「不買進賣方可以從我的買進中獲利的商品。」

  • 別跟經營層談話

  • 收集資訊的順序要正確

    這點滿特別的,但作者表示:因為人很容易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如果先聽從了某些人的想法或解釋,很容易在事後的分析中變得相對沒那麼客觀,而作者認為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避免這情發生。

    這點這非常聰明,有時我們為了想做些什麼來表現自己不一樣,但其實最簡單也最省力的方法也許就在眼前

  • 只跟沒有私心的人討論你的投資概念

  • 盤中絕不買賣股票

  • 若股票在你買進後暴跌,兩年內不要賣

  • 別公開談論你目前的投資

    這麼做的理由是,因人性因素,人容易對說過的話想負責。

    舉例來說,如果我曾經說過某支股票很好,我要買進,即使之後開始沒麼好了,由於我曾說過這句話,可能會影響我之後的判斷

到了最後,毫無疑問,蓋伊成為一位很有錢的價值型投資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