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之狼從良記-蓋伊 • 斯皮爾
THE EDUCATION OF A VALUE INVESTOR
這本書是一個牛津畢業,之後到哈佛唸書,進入華爾街當分析師,最後變成價值投資者的一段旅程。
一般大家說道「價值投資」,大概就會提到巴菲特。
作者在哈佛時曾有參加過巴菲特的演講,當時他剛從牛津第一名成績畢業進入哈佛,覺得自已未來人生前途一片光明,自然是對巴菲特不屑一顧。而參加這演講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喜歡的女生參加了這場演講。
想當然爾,那場演講他當然是一個字也沒聽進去。但到本書最後,他是如何轉變成價值投資者呢?
或是說是因為什麼使他拋棄華爾街光鮮亮麗的工作,搬去蘇黎世遠離一切噪音,成為一位真正的價值投資者?
心得
巴菲特:「等你們到了我這種年紀,你們衡量自己的人生成就時,會用有多少你希望愛你的人真的愛你,作為衡量標準。」
其實我本身其實是巴菲特迷,這樣說好像有點誇張,但其實我是把他當為榜樣。
大學修了一門系上的課,叫做「金融數學」。不誇張,我覺得這門課的老師改變我的一生(雖然我才畢業沒幾年?但確實改變了我所有的思考模式)
記得老師在課堂上曾對巴菲特對市場說的一句話問為什麼巴菲特會這樣說,只記得我當時回:「因為他很有錢。」(因為老師是傳說(但也是事實)只讓五個人過的大刀,所以他的課其實都沒幾個人,不然依我的個性是不會主動回答問題的,而且老師很愛點我 XD)
話一出口,我就知道我講錯了。但當時我的確對巴菲特也沒什麼了解也沒什麼好感,就用一般常聽到的理由胡亂回答一通。
一年之後,開始嘗試去了解為何巴菲特這麼有名。買遍誠品、金石堂有「巴菲特」這三個字的書以後,我學到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就是:「在不了解前先別急著批評,了解後再批評還不遲。」
以上完全離題了
作者當初極度瞧不起巴菲特,哈佛畢業後,一種傲骨,使得它並非選擇去一眾所皆知的大公司,如:大摩小摩、高盛等,他選擇去一間小公司,希望在那邊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幾年後,公司因詐欺案倒閉,他的完美履歷瞬間蓋上一個抹滅不掉的污點。名校畢業的新鮮人不斷的一波一波湧現,他有著這個污點該何去何從呢?
他開始找不到工作,接著反思這幾年他到底做了什麼。他雖然是分析師,但他發現,事實上他們這個行業其實是為了把手邊的東西賣掉,要真的做到跟隨自己的心是非常困難的。
所謂分析,其實是即使你分析出真相,但你也不能說,一但打破這個規則,接下來的合作機會很困難,也沒人會站在你這一邊。
作者慢慢他內心有一種衝突,之後因緣際會接觸到紅杉基金(巴菲特少數提過的基金之一,因為績效也非常驚人,且同一師承),裡面的人雖然沒有給他一份工作,但非常大方的介紹他們是如何運作,也使作者第一次真正接觸價值投資
他開始覺得,這是否這才是他想要的?
之後,在他慢慢轉變成價值投資的路上,作者認識了巴布來,一個影響作者非常深的價值型投資者。
要如何成為你想成為的人?最快的方式就是去模仿那些人,跟他們再一起
巴布來絕對是作者非常重要的一位生涯導師,他們後來一起花了 65.01 萬美元競標到與巴菲特共進午餐。在這場慈善基金午餐發生一件我覺得非常有趣的事:
作者在午餐進行時,承認自己努力學習和模仿巴菲特的程度,還分享猶太法典《塔木德》中有關兩個學生的故事,這兩個學生極為熱衷向猶太祭司學習,夜裡甚至鑽進祭司的床底下,好觀察祭司
巴菲特開玩笑說,從今以後,他會檢查自己的床底,看作者是否躲在底下
由於這本書比較像一步一步的心路歷程,因此有點難以整理出特定重點。但我們可以來對作者的「投資程序」一探究竟
那我們開始吧!
建立更好的投資程序
-
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資程序
-
不再查看股價
作者搬到蘇黎世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遠離市場雜音。在華爾街,時時刻刻盯著股價的做法不但太辛苦,也不一定有好的成效。既然選擇利用價值的方式去評估一支股票的買賣,那自然不時時刻刻查看股價是滿好幫助自己因股價的變動而影響理性的判斷。
價值投資有句話:「你付出的是價格,你得到的是價值。」
-
如果有人想把什麼東西賣給你,別買
這句話非常直接了當,也很合理。作者就親身遇過非常厲害的執行長推銷自家股票,但他後來得出的教訓就是:「不買進賣方可以從我的買進中獲利的商品。」
-
別跟經營層談話
-
收集資訊的順序要正確
這點滿特別的,但作者表示:因為人很容易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如果先聽從了某些人的想法或解釋,很容易在事後的分析中變得相對沒那麼客觀,而作者認為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避免這情發生。
我個人認為這非常聰明,有時我們為了想做些什麼來表現自己不一樣,但其實最簡單也最省力的方法也許就在眼前
-
只跟沒有私心的人討論你的投資概念
-
盤中絕不買賣股票
-
若股票在你買進後暴跌,兩年內不要賣
-
別公開談論你目前的投資
很多人是沒這煩惱啦!(找不到人談!?)
但是依照作者的例子,因人性因素,人容易對說過的話想負責。譬如我曾經說這支股票很好,我要買進,即使之後開始沒麼好了,由於我曾說過這句話,可能會影響我之後的判斷
到了最後,毫無疑問,作者成為一位價值型投資人(當然是很有錢啦!怕一直說價值型投資人好像沒感覺)
但我發現很多人,不只作者,其實佩服巴菲特的並不是因為他有錢、很會投資,而是他有這些人前所未見的道德標準。這也是在我開始了解巴菲特以後非常喜歡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