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面試錄-第10集

Case Number: Q003
Position: 測試工程師
Date: February, 2020

Q003的面試流程稍微有點不一樣,在面試前就已經先進行自動化小測試,結果看來算OK,過去有大約10年的工作經驗。


Q003的溝通能力,不單是面試表達,而是在團隊中、工作上,都是相對強的。

他在前一家公司的後期,很多時間耗在溝通這件事情上(這也是他離職的原因之一,沒時間做專業的事)。

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一來是新的PM相對資淺,很多東西其實是Q003反過去帶PM,像是畫心智圖討論,也把他平時留下的筆記給新的PM參考,盡量協助PM可以快速上手;另一方面是近期和Q003搭配的工程師是採遠端工作,有時候會不理會Q003的要求,因此除了和工程師持續溝通外,也需和RD的主管溝通,來push工程師完成工作事項。此外,有一些測試需求PM常常只給「要的功能」,其他資訊都沒列出,他也需要來回反覆確認。

而在這家公司前期,他和另一位QA同事整理了公司產品的測試流程,和技術主管討論,並實際落實,例如:

  • 發現一些彼此有關的測試情境,但邏輯卻不一樣,Q003和同事就提出來和主管以及RD討論,確定baseline。
  • 資料庫的重構。Q003和同事發現資料庫中有很多無人使用,或是內容很類似的資料庫,就主動開始進行重構。
  • 測試環境整理。因為公司開了很多台伺服器,每個RD都只用自己喜歡的伺服器,所以Q003和同事也著手進行測試環境整理。

這些事情當然不是同時進行,而是step by step,但每一件事都包含了非QA人員的參與,這中間需要溝通的部分包含分析、說服、討論。雖然技術面的實際執行我沒辦法驗證,但透過Q003的表達方式和他描述的事情,我相信他對上、對同事、對不同角色的人員,溝通技巧和重點掌握該是拿捏的不錯。同時,他主動對新手PM(跨職能)指導和提供筆記參考,讓人感受他樂於分享。

在來就是令我好奇的自動化測試和手動測試的經歷。在目前工作上,Q003自動化vs手動的占比大約20:80,自己會寫script。雖然在Q002的時候,我對這種比例的警鈴聲很高,但因為Q003已經通過我們的自動化小測驗(不像Q002甚至完全沒有測),所以我倒是比較放鬆看待。Q003表示,他們的產品是去年才開始建立自動化,當時產品比較穩定,是一個蠻適合自動化的時間點,而他這邊主要負責對外大約300支API串接的測試。

技術部分我沒有過於著墨,原因之一如前所述,他已經通過技術考試,另一個原因是我知道API測試與自動化,是目前我們產品比較需求的技術,Q003看來已經具備。

再來是工作流程的部分,我請Q003聊一下如果時間緊迫,他如何安排他的工作?優先順序怎麼排?
Q003的回答如下:

  1. Critical test一定要測
  2. 確認他負責的API的狀況,因為這是他主要責任
  3. 非關重要的部分挑出來直接延後。例如他負責的功能,因為使用者特殊,不會在乎UI,所以UI單就會變成萬年老單;但如果像他同事面對到的是customer端的功能,那UI優先就會被往上提

因為Q003過去工作經驗的產品線都各有不同,我請Q003描述一下,對於新產品,他怎麼去了解這個產品哪些QA測試是重要的?
Q003的方法大約如下:

  1. 角色扮演,試想自己是user的話會怎麼去用這個產品
  2. 把產品的spec背得爛熟
  3. 去研究競爭者的網站,例如如果是銀行交易平台,那就先去別家註冊帳號,把所有功能都玩一遍。也順便看看競爭對手的KOL都在聊些什麼

在工作流程上,我覺得Q003應答的很合邏輯;至於第二題,因為Q003經手過的產品都太不一樣,所以我蠻相信他的確曾經透過這些方式去了解產品測試重點。如果他來負責我們家的產品,我不太擔心他會因為不了解產品而無法貢獻。

在短期職涯規劃上,Q003蠻特別的,不僅強調QA技術的深化,也想去了解DevOps的工作、AWS以及CI/CD的知識與運用。Q003認為,自己若可以加強QA和DevOps的連結,不僅可以強化自己更全面的思考,也可以在跨部門溝通時有溝通的基礎。

這和單單強調「想強化QA經驗」or「想加深自動化經驗」的回答,很明顯就高了一個層次,而且感覺Q003對身為QA這個角色是充滿熱忱的,為了這個角色而想去廣泛學習。

而關於QA和RD之間的關係,Q003表示他從來沒有和RD起過衝突。我很好奇,問他是怎麼辦到的?Q003想了一下說,應該是「信任感」的建立吧!QA本來就是一個輔助的角色,要想建立和RD之間的信任感,可以避免類似無腦去找RD的行為,自己先思考過;如果是因為對方太忙,也可以先約定一個時間,不要一直打斷別人工作。在修bug時,有些東西可能RD覺得小事根本不想修,這時就要盡量說服,找出實例去和RD說: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如果發生,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信任感建立我覺得是要費一番工夫的,對於十年工作沒有和RD起衝突我是略微懷疑(但他有和PM起衝突,所以可能衝突都被PM這個角色吸走了)。不過因為Q003溝通能力好,或許面對RD會有一套邏輯式溝通,讓他得以和RD保持良好關係。

最後是在成就感的部分,Q003認為他的成就感主要來自:

  1. 事先警告RD的bug,RD不當一回事,結果user真的實踐了這個bug,他就可以去和RD說:you see~I told you!
  2. 成功簡化很重複性的東西或工作流程,然後就可以偷懶做一些其他的事

不知為何這段聊起來頗愉悅,Q003邊聊邊笑,我都跟著笑出來了,感覺這兩點真的是他成就感的來源。針對第二點,他之前就曾經利用這種「偷懶時光」,在公司寫出自己的專利,這我都不知道該說他很忙還是偷懶了!

最後想提的一點,Q003在問問題的時候表示,他非常在意團隊的一個氣氛,是不是可以讓人有話直說?因為在前公司他其實算待得愉快,有什麼事情都可以直接說出來討論。而且他本身是一個希望追求好還要更好的個性,所以遇到想優化的部分或有更好的方式,就會試著去做。

這部分可以結合整體Q003給人的印象。首先,Q003是一位人格特質相對鮮明的人,他有自己的style,而且比較偏向直來直往(看他都公然分享之前上班偷懶了!);看到問題,不管是產品的、團隊的、流程的,都會想要去解決(不止fix產品,還fix其他東西的意思)。所以當他說他希望團隊可以有話直說,以及自己是追求更好的個性,我其實不太訝異,很符合面試時他帶給我的感覺。


單以「個體」應徵者來看,不考慮技術,我覺得Q003是我目前面到最不錯的QA。但「個體」畢竟是要在團隊裡工作的,如果考量到我們家團隊的風格,我覺得Q003可能就不是適合,因為我覺得Q003鮮明的個性會壓過QA主管。而這位QA主管之上的大頭,作風略為保守,如果Q003常常想推更好的流程、更好的工作方式,這個大頭可能就會覺得他不務正業(怎麼不好好去做你的測試呢?)。

其實大頭和QA主管面試完之後,大頭就先開口說他對Q003有什麼樣的疑慮,導致QA主管原本好像想說這個人OK,聽完大頭的話硬是見風轉舵(我:...)。而且大頭的確覺得,Q003會去找PM討論什麼或追什麼東西,某些行為舉止可能太過頭,範圍太廣(白話文:不務正業);QA主管則是覺得Q003好像容易想太多,但沒說為什麼他覺得Q003容易想太多。對於他們一搭一唱的回饋我聽得有點累,所以就直接問:「Q003和Q002比,你們選哪個?」
QA主管原本都要回答Q003了(我猜的)
大頭又搶先一步:「我可能會挑Q002。」
QA主管就:「嗯我...我可能會覺得繼續面,看有沒有更好的選擇。」(我:...)


HR面試筆記:

  • 個體表現好歸好,但還是要拉到團隊的層次來看。如果和團隊有明顯的調性不合,需要先緩緩。
  • 個性vs技術。重要性哪一個高,每個人各自有定見,但有時不得不妥協「公司急迫需求」(見下)。

後記:
再後來我們還有面試其他QA(可能沒機會整理上來),依自動化經驗,Q003是排名第二順位。但偏偏QA主管在面試時感覺超級不重自動化,我一直不斷懷疑是我需求接收錯誤(針對這個職缺需求,詳可參閱Q002這篇開頭的描述),所以三月初忍不住去找大頭確認。

結果大頭明明就超級重自動化啊!

我和大頭說:「雖然你們之前覺得Q003可能行事風格或某些地方有疑慮,但自動化看起來他是第二好。我現在是要幫你們抓人選排序,其他人連測驗都沒辦法做,可是QA主管都覺得合格,那我應該要怎麼排?」

大頭說他們急缺的是具有實質自動化經驗的,尤其要可以幫得上目前唯一一位自動化工程師的忙,他會再和QA主管sync一下,請我先把Q003的順位往上提,即使當時面試大頭自己有點疑慮,但他覺得個性或行事作風都可以再和團隊磨合。當然我也有和他提到Q003希望暢所欲言以及會追求層次提升的性格,如果團隊風格壓抑到他,可能也不會待太久。但這是大頭的決定,所以我尊重並且遵守指示。

可是我真的很想murmur,找人的標準可以自己先sync好嗎?雖然我也有一點責任,因為之前就有發現專業主管重視的面向好像和我得到的資訊不同,但我沒有即時反應,這是我往後應該要提醒自己的部分。

在〈“HR面試錄-第10集”〉中有 3 則留言

  1. (我跳過前面幾篇先點這篇最新的)
    看到最後不禁笑了出來,成就感是可以偷懶也太誠實了吧!QA主管和大頭居然資訊沒有同調又是怎麼回事XD 你的murmur也很好笑
    求職和該公司的文化調性、團隊、主管都有關係,看完你這篇才真正體會到▼ω▼

    1. 跳過沒關係啦~有時間略看略看就好:D
      QA主管和大頭的標準不一真的讓我很傻眼,只能mur起來!
      希望以後可以做到讓大家對同一個職缺有同樣的期望ˊˇˋ

發佈回覆給「BambiQ」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