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思考》 讀後感

Alt Text
本質思考(電子書)-平井孝志

為什麼我們需要本質思考?

我們在思考時,很容易陷入思考慣性,以致往往無法真實看到問題所在。作者在本書中列出了九個思考慣性:

  1. 反面結論
  2. 滿足於一般性解答
  3. 依賴架構
  4. 順應類別
  5. 因為關鍵字而停止思考
  6. 堅持初期假設
  7. 忘記了思考的目的
  8. 偏重過程
  9. 喪失主體性

譬如說:

  • 「累了」->「休息」;
  • 「專案 delay」->「想辦法加快速度」
  • 「某個人邏輯好好喔」->「因為他是念理科的」
  • 「公司徵才困難」->「因為是中小企業啊」

以上這幾個例子都屬於陷入了思考慣性,當陷入這些思考慣性時,我們的思考就停止了,也就無法思考出真正能解決問題的辦法來。

何謂本質思考?

作者認為
「本質」=「結構(物力論)」+「因果(模式)」

  • 模式:打造出那個現象的結構,亦即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
  • 物力論:長時間來看,模式所形成的現象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和動態,也就是會呈現什麼樣的圖形。

本質思考的四個步驟

  1. 建構模式
  2. 解讀物力論
  3. 尋找改變模式的策略
  4. 採取行動,從實踐中獲得回饋
建構模式

模式的典型樣貌我們可以想成是一種因果關係。譬如說:

美國擴充軍備 -> 俄國擴充軍備 -> 美國擴充軍備 -> ...

這就是一種模式,也是一種正循環模式。我們在思考時,要特別注意這種正循環,有可能因為一個錯誤的政策,導致災難發生。(如:我方降價搶市場,對手跟進,造成雙方市佔率沒提升獲利卻減少)

從模式中醞釀出的物力論

預測模式X時間所醞釀出的結果

物力論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時間」。將觀察出的模式再搭配時間的變化,就可以瞭解會造成怎樣的物力論。

譬如:中古車市場 vs 新車市場

以短期模式來看,當中古車市場市佔率提升時,新車市場市佔率就會下降。但以長期來看,如果運作得當,有可能現在買中古車的人因為對此款車的表現很滿意,因此將來變成此款新車的潛在客戶。

當然,我們在分析中古車市場以及新車市場時,還得考慮很多其他因素。比如說在已開發市場,因為基本上市場是很難迅速擴大(大多數需要車的人都已經有車了,基本上大部分都是換車需求),這些因素都是在解讀物力論時所需要思考的。

尋找改變模式的策略

當我們已經看書模式,解讀出物力論。如果我們想要有所改變,這時我們就需要尋找改變模式的策略。
這跟一般看到現象(結果)所去思考的解決方式有所不同。如果我們沒有想辦法改變模式,而是想去改變現象,這樣或許短期有效,長期可能會徒勞無功。

舉個我們專案的實際例子: 測試人員在對我們的開發出來的產品做測試,一開始出現問題時,由於數量不多,大家努力一下就能處理完。隨著測試人員的加入,找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這時 PM 如果只思考如何加快處理速度,就可能要求工程師利用加班的方式處理,隨著問題急遽增加,有些人受不了離職,導致惡性循環。

在尋找改變模式的策略時,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我們要找到「槓桿點」,也就是能真正改變整個現況的楔子。

採取行動,從實踐中獲得回饋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動作,當我們前面的步驟都做到後,我們就要開始實踐,並不斷從得到的回饋再重複前面的步驟,如此不斷修正,走上正軌,解決問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